18928488587  

深入解析:多层陶瓷贴片电容器(MLCC)的结构与核心制造工序

2025-07-28

在当今高度集成化的电子设备中,多层陶瓷贴片电容器(Multi-layer Ceramic Chip Capacitor, 简称MLCC)以其体积小、容量范围宽、高频特性良好、可靠性高等特点,成为应用范围广泛的被动元件。作为电子元器件领域的从业者,我们深知理解其核心结构与制造工艺对于选型和应用至关重要。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MLCC的内部构造和关键制造流程。

fecb7020-ff46-4370-b37d-4ba1c8a3b776.png

一、 MLCC的核心结构

MLCC的结构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度微型化、多层化的“三明治”设计,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:

  1. 陶瓷介质层:

    • 这是MLCC的核心功能材料,通常由钛酸钡(BaTiO3)等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陶瓷粉体构成。

    • 这些薄层(厚度可达微米级别)决定了电容器的基本电气性能,如容量、介电强度、温度稳定性和损耗角正切值。

  2. 内部电极层:

    • 在交替堆叠的陶瓷介质层之间,印刷有金属电极。

    • 常用的电极材料包括镍(Ni)或铜(Cu),有时会使用银钯(AgPd)合金(尤其在需要更高可靠性的场合)。

    • 这些内部电极与介质层平行排列,形成多个并联的电容单元,从而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大容量。

  3. 端电极:

    • 内层: 通常为银(Ag)或铜(Cu)浆料,通过烧结与露出的内部电极末端形成牢固的电气和机械连接。

    • 阻挡层(可选): 常用镍(Ni),主要作用是防止内层电极(如银)在焊接时向焊料中迁移,并增强端电极的机械强度和耐焊接热冲击能力。

    • 可焊层: 最外层通常为锡(Sn)或锡合金(如SnAgCu),提供良好的可焊性,便于表面贴装(SMT)。

    • 位于MLCC的两端,是连接内部电极与外部电路的关键结构。

    • 通常采用多层结构:

  4. 外部封装(陶瓷体):

    • 所有堆叠的陶瓷介质层和内部电极在高温烧结后形成一个致密的、一体化的陶瓷单体。

    • 这个陶瓷体为内部结构提供机械支撑、环境保护(防潮、防尘)和电气绝缘。

10002.png

二、 MLCC的关键制造工序

MLCC的制造是一个精密且复杂的工艺过程,涉及多个关键步骤:

  1. 陶瓷浆料制备:

    • 将精细的陶瓷粉末(基础材料如钛酸钡)与有机粘合剂、溶剂、增塑剂等混合,研磨成均匀、流动性适宜的浆料。

  2. 流延成型:

    • 将陶瓷浆料通过流延机均匀涂布在一条连续运动的基带(如聚酯薄膜)上。

    • 通过精确控制刮刀间隙和干燥条件,形成厚度均一、表面平整的薄层生瓷带(Green Tape),厚度通常在微米级别。

  3. 内电极印刷:

    • 在干燥的生瓷带上,使用精密丝网印刷技术,将导电金属浆料(如镍浆、铜浆)按照设计的图案印刷到瓷带上,形成内部电极层。

  4. 叠层与层压:

    • 将多片印刷好内电极图案的生瓷带精确对齐堆叠起来。内部电极的位置在相邻层间错开,一端交替露出在瓷带的两侧,以便后续连接端电极。

    • 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层压,使多层生瓷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块(生坯,Green Chip)。

  5. 切割:

    • 将层压后的大块生坯,根据设计尺寸,切割成单个的、独立的电容器生坯单体。

  6. 排胶:

    • 将切割后的生坯单体置于特定气氛(如空气、氮气)的烧结炉中,缓慢升温。

    •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在远低于烧结温度下,温和地去除生坯中的有机粘合剂、溶剂等挥发物,避免在后续高温烧结时产生缺陷或开裂。

  7. 烧结:

    • 排胶完成后,在更高的温度(通常远高于1000°C)和保护性气氛(如氮气/氢气混合气,防止金属电极氧化)下进行烧结。

    • 这是最关键的工序之一:陶瓷颗粒在高温下熔融、致密化,形成坚固的陶瓷介质;同时,内部电极金属颗粒也烧结成连续的导体,并与陶瓷体紧密结合,形成一体化的电容器芯体。烧结过程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尺寸、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。

  8. 端电极形成:

    • 镀镍: 在烧端后的端电极上电镀一层镍,主要作为阻挡层,防止焊接时焊料侵蚀内层电极材料,并提升耐热性和机械强度。

    • 镀锡: 在最外层电镀锡或锡合金,提供优异的可焊性和抗腐蚀能力。

    • 涂覆端头: 在烧结后芯体的两端涂覆金属浆料(通常是银浆或铜浆)。

    • 烧端: 在较低温度下再次烧结,使端头浆料固化并与露出的内部电极形成牢固连接。

    • 电镀(通常步骤):

  9. 外观检查:

    • 利用光学或自动化设备检查产品的外观缺陷,如裂纹、崩边、端电极不良等。

  10. 电性能测试:

    • 容量(Capacitance)

    • 损耗角正切值(Dissipation Factor, DF)

    • 绝缘电阻(Insulation Resistance, IR)

    • 耐电压(Rated Voltage Test)

    • 对每个MLCC进行关键电气参数的自动化测试,通常包括:

    • 不合格品在此工序被剔除。

  11. 编带与包装:

    • 将合格的MLCC按照客户要求(如盘装、卷装)进行编带。

    • 放入防潮包装袋(通常内含干燥剂),并密封储存,以保护产品免受湿气影响(湿气可能导致后续焊接时产生裂纹“crack”)。

总结

多层陶瓷贴片电容器的复杂内部结构(交替的陶瓷介质层和金属电极层)和精密的制造工序(流延、印刷、叠层、烧结、端电极处理等)是其实现小体积、大容量、高可靠性的基础。每一道工序的精确控制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品质都至关重要。深入了解这些结构与工艺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MLCC的特性,并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产品选型和应用支持。

(深圳容光电子) 致力于提供多种规格与性能的MLCC产品,满足不同电子设计的需求。如需了解更多技术细节或产品选型建议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。